我相信每个人都知道高
职校招生季,各类宣传单上的“高就业率”“零学费入学”“百分百升学”等标语令人心动,但这些光鲜数据背后往往暗藏猫腻。本文结合多位家长踩坑案例与行业调查,揭露职校宣传中常见的三大误导手段,助您避开择校陷阱。
猫腻一:虚高就业率的文字游戏
1.数据造假:
某职校声称“就业率98%”,实则将兼职、短期临时工甚至自主创业(如摆地摊)均计入统计。
2.岗位不对口:
某校烹饪专业毕业生被安排到电子厂流水线,美其名曰“跨行业就业”,实际薪资仅3000元/月。
3.破解方法:
要求学校提供《就业质量报告》,查看“对口就业率”与“社保缴纳比例”(优质职校应≥80%)。
猫腻二:模糊的升学承诺
1.混淆学历类型:
宣传“本科升学率15%”实为成人自考本科,含金量远低于全日制。
2.合作院校注水:
部分学校宣称“直升某高职”,但合作院校实为民办专科,学费高昂且社会认可度低。
3.破解方法:
登录教育厅官网查询合作院校资质,或直接拨打高校招生办核实。
猫腻三:学费外的隐形消费
1.强制收费项目:
实训耗材费(如汽修专业每年收取2000元零件损耗费)。
考证捆绑收费(如电子商务师证市场价800元,学校收费1500元)。
高价校服与教材(某校强制购买“定制校服”6套,总价1800元)。
2.破解方法:
要求学校出具《收费明细表》,并对比当地物价局公示标准。
真实案例:2024年,李女士孩子入学某职校,入学时学费1.2万元/年,实际每年额外支出超8000元(含“企业培训费”“技能强化费”),三年总花费达6万元。
关键词:虚假宣传,隐藏费用,就业率陷阱,升学承诺